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消化性溃疡46例临床和胃镜下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消化性溃疡临床和胃镜下特点。方法 分析2005年11月~2010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断或治疗NSAIDs相关的上消化道溃疡46例,并排除Hp感染的干扰。结果 46例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以出血为首发症状就诊占30%;多发性溃疡和巨大溃疡较多,分别为22例(47.83%)和25例(32.60%);胃溃疡多于十二指溃疡,分别为34例(73.91%)和12例(26.09%);胃体溃疡多于胃窦溃疡,分别20例(43.48%)和12例(26.09%)。结论 无消化性溃疡典型症状及以出血为首发症状比例较多是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多发性溃疡和巨大溃疡是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胃镜下主要特点。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消化性溃疡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引起消化性溃疡一个常见病因。临床研究报道,在长期服用NSAIDs患者中,约10%~25%可发现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约1%~4%患者发生出血或穿孔等溃疡并发症。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消化性溃疡有其特有临床和胃镜下特点。现将46例NSAIDs相关的上消化道溃疡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1月~2010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断或治疗NSAIDs相关的上消化道溃疡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35~86岁,平均58岁。所有病例均排除既往有消化性溃疡及其他上腹部不适史,近3个月有创或无创检查排除Hp感染。服用NSAIDs药物有肠溶阿司匹林20例,消炎痛6例,芬必得5例,双氯芬酸5例,先后服用多种NSAIDs药物10例。
1.2 临床表现 NSAIDs相关的上消化道溃疡症状多在服药后1~3个月后出现,有4例3~4 d出现。基本上无消化性溃疡典型症状。有烟酒嗜好和高龄易患,本组20例有烟酒嗜好中15例大于65岁。以出血为首发症状就诊占30%。
1.3 内镜表现 多发性溃疡和巨大溃疡较多,分别为22例(47.83%)和25例(32.60);胃溃疡多于十二指溃疡,分别为34例(73.91%)和12例(26.09%);胃体溃疡多于胃窦,分别20例(43.48%)和12例(26.09%)。多发性溃疡者以小溃疡为主,小溃疡成豆状凹陷、白苔、周围无明显充血糜烂;单发性溃疡中巨大溃疡较多,多在胃体,苔较浊,周围有增生和结节,难以与恶性溃疡区别。有4例表现为窦部多发性小溃疡并胃体部巨大溃疡。见图1、2、3。
2 讨论
NSAIDs通过削弱黏膜的防御和修复功能而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损害作用包括局部和系统作用。系统作用是主要致溃疡机制,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1(COX-1)活性减少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胃肠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其他如NSAIDs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干扰血液凝固,诱发出血;血管内皮细胞白三稀B4合成增加,激活中性粒细胞向内皮细胞吸附,氧自由基释放增加,影响黏膜血液循环,防御功能下降;干扰生长因子,减少溃疡边缘内皮细胞增生[1]。
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不典型、症状不明显,据研究报道胃镜证实有溃疡,仅有30%有消化不良症状。因此,临床医生和患者很难以简单的消化不良症状判断是否出现NSAIDs相关的上消化道溃疡及并发症。究其原因主要有:(1)NSAIDs具有较明显的镇痛作用,从而掩盖了消化性溃疡的疼痛症状;(2)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多见于老年人,而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减退,神经末梢感觉迟钝,调节功能差,反应迟钝[2]。
多发性溃疡和巨大溃疡是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胃镜下主要特点。NSAIDs对胃十二指肠损伤是多部位的,同时NSAIDs抑制了炎症反应过程,干扰生长因子的合成,影响了溃疡边缘的内皮增生,减少肉芽组织的生长等作用可能是形成多发性溃疡的原因和胃镜下特点。NSAIDs具有较明显的镇痛作用,掩盖了消化性溃疡的疼痛症状,溃疡多次反复并长时间不就诊,可能又是巨大溃疡形成及胃镜下特点的原因。
因此,服用NSAIDs药物的患者,无论有无上腹部症状,都应警惕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可能。胃镜下发现多发性溃疡或和巨大溃疡应想到服用NSAIDs药物的可能,遇到胃巨大溃疡不应立即行胃切除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沈祖尧.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重度消化性溃疡与出血的内镜和药物治疗[J].中国消化内科,2007,1(2):1.
[2] 孟凡冬,张澍田.老年人非甾体抗炎药相关胃十二指肠损伤的防治[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4):223.
(收稿日期:2011-10-21)
(本文编辑:王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