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复习
题型 1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的判别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手影
铅笔好像在水 面上折断了
B
C
D
景物在水中 的倒影
手指看上去
变‘大’了
A
2 下列短语或词句涉及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立竿见影
B .鱼翔浅底
C
.三点一线
D .一叶障目
3 下列光现象中,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4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5、 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 气时,在水面发生
.
.我们看到的鱼,实际是鱼的像,这是因为光从水射向空
思路点拨:
题型 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6、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 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 验现象说明 射出,这表明
测量∠ EON和∠ FON,这表明 实验中用白纸板的作用是①
②
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
.
。
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
此实 方向
OF.将纸板 NOF沿 ON向后折,此时在 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
OF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
让入射光线 EO逐渐向法线靠拢, 观察到
;
题型 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判别
7、同学们在中考教室里,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监考老师在黑板上所写的“本堂考试科目: XX\"等提示语,这是因为光发生了
反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
XX;考试时间:
反射现象引起的。
8、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时,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
A .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B .地面发生漫反射
C .水面发生漫反射
D
.水面不发生反射
使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
9、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 学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
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思路点拨:
题型 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0、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常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 在玻璃板前,另选一支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
(1)
完全重合.这里应用了
(2) 的像是
(3) 现象说明
(4) 如果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请你想个办法看清楚跳棋的像:
B 放在玻璃板后进行观察.在此探究活动中:
小刚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
.
A 放
B ′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
(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的物理方法,这一实
验现象可以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原物体
像(填“实”或“虚”).
小刚发现用光屏去承接蜡烛在B ′点的像,像怎么也无法成在光屏上,这一实验说明平面镜所成 若用刻度尺量 A 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和 B ′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发现它们的值是相等的,这一实验
。
思路点拨:
(1) 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 (3)
为什么用两根等大的蜡烛?
为什么有时候无法使后面蜡烛与前面蜡烛所成的像重合?
.
(4) 为什么有时候会看到两个像? (5) 直尺在此实验中的用途是什么?
(6) 在像的位置放光屏,接收不到像说明什么? ( 7)该实验最好在
。
. 。
的玻璃板
的环境中进行,选择
题型 5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11、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 或“实”)像,它的大小和形状与天花板上的吊灯 面的距离是 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
A .用右手写字,往其左边移动笔 C .用左手写字,往其左边移动笔 A .“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
m B D B
.
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 (填“虚”
(填“相同”或“不相同”);如果吊灯到地
12、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
.用右手写字,往其右边移动笔 .用左手写字,往其右边移动笔
.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
13、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C .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 中,正确的是
A .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 B.像长与平面镜的长相同.为 C.物体与像的距离为 2m D.像与物体的长相同,为
1.6 m
0.6 m
D .“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
14、如图所示,物体 AB长 1.6m,平面镜 CD长 0.6 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2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
思路点拨:
题型 6 影、实像、虚像的判别
15、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岸边垂柳在河水中的倒影是虚像 C .在池塘边看到的水中的鱼是实像 16、 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虚像不能
B .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实像则相反
C .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D .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 17 、 在下列现象中,人眼看到物 A .用放大镜看指纹
B
体的实像有
B .“杯弓蛇影”中的“影”是弓在杯中形成的虚像 D .阳光在浓密的树荫下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实像
.小孔成像 C .夜晚看星星 D .在岸上看水中的鱼
18、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在阳光照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
C.立竿见“影”
D
B .皮影戏中的“手影”
.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
思路点拨:
题型 7“平面镜中的钟表时刻”等对称类问题
19、 如图所示,是通过平面镜看到的钟表的像,则此时的时刻是 .
思路点拨:
方法 1:逆时针读时法
由于镜中的时钟像与时钟的位置左右互换成虚像,因此,时钟刻度像的示数排列应是按逆时针方向排
列的,我们可以把题目中的时钟数字补全,上为 方法 2:成像对称读时法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平面镜成像是以
际的时刻为 4:10 .
方法 3:“透纸视”读时法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应该和实际钟点左右对称,也就是说, 我们看到的时间, 实际和从钟背后看到的时间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可以对着阳光或灯光从背面去看,即是实际的时间,如图 2.此法最简捷方便,准确率最高, 方法 4:差值读时法
镜中示数 t 与钟的真正时刻数之和为
到的时刻数 t , 1 2 时一 t= 12 方法 5:再次成像读时法
1 2 时,所以钟表的真正时刻应等于
1 2 时减去从平面镜中观察
时一 7 时 50 分 =4 时 1 0 分,即 4:10.
1 2 ,下为 6,左为 3,右为 9.如果还看不清,可以把其
4: 10.
他的数字补上,这样,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出来实际时间是
1 2 时、 6 时为对称轴左右互换的.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
1,可直接读出它的实
时刻(按正常刻度读出的时刻),是经平面镜把钟的真正时刻转换后的结果,如图
若手边有一个小平面镜,可把图中的钟表再用小平面镜成一次像,在小平面镜中按正常刻度读出指针示数.
20、如图所示,平面镜的物像关系正确的是图
21、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
题型 16 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及应用
22、如图所示是小张和小李两位同学利用光具盘等工具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分别观察到的两种光路情 况.小张观察甲图发现:光是从空气斜射人玻璃,入射角为
45 、折射角为 20 ,从而得出“发生光的折
射时,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的结论.小李观察乙图发现:光是从空气斜射入水,入射角为
为 65 0,从而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的结论.
45 、折射角
0
(1)
仔细观察甲图后,请你判断小张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2) 仔细观察乙图后,请你判断小李的观察结果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3) 进一步观察和比较图中两种折射情况,我们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3、现在,一些大厦用许多大块的平板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幕墙”).这种墙既能反射光线也能透射光线.下列四幅图中,能真实反映光通过玻璃幕墙进入室内传播途径的是
24、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从正面看过去的情形和图中哪个图相符
思路点拨:
题型 17 光学作图
25、如图所示,学校楼梯拐角的墙上装有平面镜,既方便同学们整理仪容,晚上又能利用光的反射对楼道 进行照明.请在图中准确画出灯
S 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
A 点的光路图.
26、如图所示,一束光从半球面上的 A.点沿半径方向射人半球形玻璃砖,已知半球形玻璃砖的球心为
且光线到达半球形玻璃砖下表面处时可以发生折射和反射.请画出这束光线从射人玻璃砖到射出玻璃砖的完整光路图,
27、 OA为光源 S 发出的一条光线 SO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入射角 i 和反射角 r.
28、如图所示, MN是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请画出字母“ L”在平面镜中的像
29、如图所示,试画出点光源
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
A 点的光路图.
30、 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 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
O,
题型 18 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
31、雨后彩虹是光的 到桃花上,桃花只反射
(选填“反射”或“色散”)现象.我们看到红色的桃花是因为太阳光照射
32、一枝带绿色叶片的红玫瑰,由戴一副绿色玻璃眼镜的人看来,花朵是
色,叶片是 色.
思路点拨:
题型 19 红外线和紫外线
33、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
(1) 如图甲所示, 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 光.
(2) (3)
1 00 元的钞票, 看到“ 1 00”字样发光. 这表明紫外线能使 发
如图乙所示, 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 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 看到钞票上的 “ 100\" 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
100”字样都不发
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 无论怎样移动钞票,“
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
34、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
A.A
处应是紫光
AB 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B .只有 AB 之间有光
C .将涂有荧光物质的纸条放到AB范围 B 处的外侧,荧光物质发光 D .将温度计放到 AB范围 A 处的外侧,温度计示数不会变化 35 、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通过红外线的照射,可以使物体的温度 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也
.
36 、(多选)下列关于紫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医院里和食品加工厂以及一一些公共场合经常利用紫外线进行杀菌
;任何物体都可以辐射红
B .紫外线对人体没有好处
C .利用紫外线摄像头可以在没有可见光的情况下摄影 D .一切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
思路点拨: 类别 来源
红外线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 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紫外线
物体的温
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总要来源
特 征 及 用途
可用来诊断病情, 制成红外线夜视仪; 还可 用来进行遥控; 可利用其热作用强, 来加热 食品
化学作用强;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人体合成维 生素 D;能杀死微生物, 可用来灭菌; 能使荧光物、 质发光,用来制成验钞机
题型 20 光现象的综合判别
37、光现象的综合判别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B .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
C .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 D .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 38、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 .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 .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 .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9、(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外夜视仪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
B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C .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40、下列有关光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D
B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内的灯
C .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 .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一、 复习目标
在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题目中的条件从而判断出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包括像的倒正、实虚以及放大还是缩小情况),还要学会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实际应用如: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以及人的眼睛、眼镜二、 知识储备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倒正 U>2f U=2f
大小
虚实
像距
应用
fU=f 不成像 获得平行光
U (一)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定成像性质 例 1: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 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 小的像。当物体移到凸透镜前 10cm处,所成的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等大的虚像 【针对性训练】 1、三个焦距都是 20cm的凸透镜,小明利用它们做了一些简易光学器材,第一个做成了简易照相机,拍摄了墙上的一幅画;第二个做了一台投影仪,演示了一张幻灯片;第三个直接作 放大镜使用,观察一只小昆虫,使用过程中,下面对应关系连线正确的是( ) 投影仪的凸透镜到幻 灯片的距离 150 厘米 40 厘米 投影仪的凸透镜到幻 灯片的距离 150 厘米 40 厘米 照相机 的凸透镜到 画的距离 22 厘米 20 厘米 照相机 的凸透镜到 画的距离 22 厘米 20 厘米 放大镜到小昆虫 的距离 12 厘米 放大镜到小昆 虫的距离 12 厘米 C D 2、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30cm 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透镜 45cm处,成的像情况是:( ) A、放大的实像 B 、缩小的实像 C 、等大的实像 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焦距大小的判定 例 2. 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 30cm 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 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20cm B 、15cm C 、10cm D 、5cm 【针对性训练】 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将这三个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透镜跟烛焰的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实验记录如下表: 透 像的性质 镜 甲 放 倒 实 大 立 像 乙 缩 倒 实 小 立 像 丙 放 正 虚 大 立 像 由此表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是: 乙 >f 丙>f A、 f 甲>f 乙 >f 丙 B、f 丙 >f 甲 >f 乙 C、 f 甲 例 3、照集体相时 , 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 , 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 , 应采取 : A、人不动 , 照相机离人远一些 , 镜头往外伸一些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例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第 1 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 的原因: 。 2 个实验小组分别进 行了若干次操作,并 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 在下面表格中 凸透镜焦距 /cm 物距 /cm 像距 /cm 像的正倒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14 20 47 14 30 26 14 40 22 倒立 14 16 60 18 20 80 16 30 34 倒立 16 40 27 倒立 16 60 22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请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两条即可) 【针对性训练】 1、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的内容后, 想通过实验探究 眼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 成的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 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置如图所示。 ( 1)在此实验装置中, ____________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 ____________相当于人眼球中的视网膜。 ( 2)请你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要求写出实验过程。 近 视 后 制 等。水 其 装 体 。 2 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 10cm。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放置好蜡烛和透镜 后,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 。该同学作适当调整(物距不变)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 0cm三、达标测试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太阳光线会聚后在距离透镜 10cm 处发现一亮点,若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实像 ) 2、下面关于近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近视眼镜是发散透镜 (近视眼镜镜片能把太阳光会聚于一点 B. C、“度数”越大的近视眼镜镜片,凹面弯曲越明显,焦距越大D、近视眼眼睛本身就是发散透镜 3、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 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 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等大倒立的实像 4、在一些交通要道路口、 银行等公共场所常常安装电子监控器, 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光学系统收集被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 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的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 A、平面镜成虚像 B 、凸透镜成实像 D 、凸透镜成虚像 C 、显微镜 5、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 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 对作品从 50cm处向 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 A、像变大,像距变小 、像变小,像距变大 B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6、某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 30cm处向透镜处移动时,则下列叙述 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况中,正确的是( ) A、像始终变大 、像始终变小 B C 、像先变小后变大 D 、像先变大后变小 7、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 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8、图中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 (2)( 1) B. (3)( 1) C. (2)( 4) D. (3)( 4) 9、小宝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拍摄景物, 若他将照相机移近被拍摄的景物, 景物在底片上所成 的清晰像将变 (选填“大”或“小”) 10、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 。如果 在文物上两条裂纹,其夹角是 5 度。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 6 倍,则他看到的角是 度。 11、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 12cm 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 看到一个 、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 甲 15厘米 乙 12厘米 12、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 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上述成像情况一致的是 。 蜡烛 透镜 光屏 如果在前面的实验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 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则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凸透镜。 13、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小明先后用这两个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使烛 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使两个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 20cm。 实验时发现: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烛焰经凸透镜乙 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 _____的焦距较大。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透镜 30 cm,像距透镜 10 cm,则此时 的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像(依次选填 “倒立” 或“正立” 、“放 大”或“缩小”、“实”或“虚”) 1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 进行 ( 凸透镜的焦距 ?已知 ) : ( 1)若在图中 C位置上放置光屏, 则 ( 2)实验过程中,应测量物距 12 甲所示的光具座上 B 位置上应放置 ; u 和像距υ,并记录 的性质特点; ( 3)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 12 乙所示,为使像能清晰地呈在光 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移动 ( 选填“上”或“下” ) ; 范围时,像都能在光屏上承接;当 ( 4)实验发现:当物距在 物距在 范围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 1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 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种 原理可以制成 处 于 成 像 A.照相机 B .幻灯机 C .放大镜 D .潜望镜 17. 某同学用一凸透镜做实验, 发现当物距为 20cm时,能在光屏上成倒立、 放大的清晰的像,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距为 10cm时,一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物距为 15cm时,一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 物距为 30cm时,一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物距为 40cm时,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8. 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 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向远离凸透 镜的方向移动 5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看到(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倒立等大的实像 19. 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束不可能是发散光束 B 凡是虚像,一定与物体在透镜同侧,且是正立的 C 凡是实像,只能用屏来观察,而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 D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增大,像距一定减小 20. 用三块透镜做实验,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得到如下数据,可知这三块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 透镜 像的性质 放大 倒立 实像 A 缩小 倒立 实像 B 放大 正立 虚像 C A. f A 21. 我市周村航校开展了航空观光旅游项目 , 小刚同学在乘坐飞机观光时 , 用携带的镜头焦距为 30mm的照相机拍摄张店城区的全景照片 , 则底片与镜头间的距离应该 ( ) A 小于 30 ㎜ B 等于 30mm C 略大于 30mm D 等于 60mm 22. 五一期间 , 小明和同学到泰山去游玩 , 当他为全体同学拍了一张合影后 , 又想为一位同学拍一 张单身照 , 则他应 ( ) A 保持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不变 , 拉长镜头 B 减小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 , 镜头不动 23. 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2 寸的全身照 , 小刚在原地不动 , 小明又要给 他拍一张 2 寸的半身照 , 正确的操作是 ( ) A 小明往前移动 , 并使镜头往里缩 B 小明往前移动 , 并使镜头往外伸 C 小明往前移动 , 并增大光圈 D 小明往后移动 , 并使镜头往外伸 24. 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 , 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 , 应( ) A 报纸与眼睛不动 , 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 报纸与眼睛不动 , 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 , 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 , 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