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刘传雷 高速公路网通行卡的定量计算与分析 文/四川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罗宓 目前省域高速公路的联网收费已成格局,通行卡的投入 量已达几十万甚至百万量级。各省路网规模逐步扩大乖[]交通量 的增加,这是通行卡需求量增大的主要因素,除此以外,也存 在部分人为因素造威的需求增量。例如,按照预测交通量粗略 地估算一定倍数,以此确定一条路或某个收费站通行卡的需求 量,这种方法虽有一定依据,但估算的裕量往往偏大。又如, 在路网发卡总数一定的前提下,各个管理层之间没有统一和定 期进行通行卡的指令性调配,仅是不定期或局部地进行卡的调 节,也会导致卡的严重不平衡,以至于造成路网发卡总数尚需 进一步增大的虚假现象。 针对上述带有普瘟 的两类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多数收费系 统通行卡的管理软件设计中,与其管理制度榴配套的软件功能不 完善,尤其欠缺通行卡管理中必要的定量计算功能,进而不能直 接向用户提供通行卡的始发数和动态调配的量化结果,但这恰恰 是管理者最需要的辅助决策功能。为此,基于“始发有据,较少 盲目;定期调配,量化可行”的定量管理目标,笔者创建了高速 公路网通行卡相关的计算模型,并将通信卡的定量管理与其配套 的管理制度相结合,曾在一条高速公路的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成 效。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路网通行卡管理程序中普遍存在的薄 弱环节,本文将侧重介绍省域高速公路网通行卡的定量计算与分 析方法,适用于典型的四级(路网中心、路公司、路段管理处、 收费站)或三级(路公司与路段管理处为一级)管理模式,可在 省域高速公路网的范围加以推广应用,力求有助于提高通行卡管 理的智能化水平。 各级通行卡始发数的计算与分析 计算通行卡始发数有两个目的:一是确定各级通行卡的需求 数量;二是为通行卡的动态调配提供比例标准(详见本文第二节 内容)。全路网通行卡的需求总数应该自下而上地进行统计,按 照四级管理模式各级通行卡f 计算与分析如下: 一、收费站通行卡始发数的计算模型与分析 (一)计算模型 cl站r + ( 工人 L出) 当【 一 ) 一 L^/ 时 _ L^/ 当【 一 J‘一 /。 时 式中:c站为收费站通行卡的始发数; ‘ 为该收费站昕有 AN流量的日均统计值;台 为该收费站所有出N流量的日均统 计值;T 为同一路段管理处(或分中心)所辖备收费站之间通行 卡的调节周期。 (二)计算模型的依据分析 上式中将入口的日均流量 ’ r 、路段管理处(分中心)所 辖各站之间卡的调节周期T站,以及该站入、出口日均流量的差值 k— 作为计算的参变量,旨在能客观反映入口发卡、出口收 卡的实际运作特点。 由于入口流量越大,需要发出的卡数越多,因而式中酋项把 入口的日均流量作为该站通行卡的始发基数,代表入、出口日均 流量平衡情况下卡的基本需求量。 收费站通行卡的实际需求量还取决其入、出口日均流量之 差。如果该站的日均入口流量大于出口流量,按此规律其卡的存 量将越来越少,反之,其存量将会不断地累积,计算模型中第二 项就是为此而考虑的需求增量。该增量大于零对应目均入口流量 大于出口流量的情况,说明应该适当增加卡的始发数,以确保在 既定的调节周期内不会缺卡;该增量小于零对应日均入口流量小 于出口流量的情况,说明应该减少卡的始发数,以便在凋节周期 内减少不必要的累积。计算公式之所以采用分段函数表示,主要 是针对日均入口流量远小于出口流量的情况,即使因道路短时中 断而造成车辆只进不出,收费站亦能维持半天的发卡量。 上述三个参变量中,入、出口日均流量是决定收费站通行卡 需求量最主要的因素,基于车道计算机提供的原始数据,可通过 收费管理计算机自动完成流量日均统计值的相关计算。对其日均 流量进行统计的时段越长,越能客观地反映卡的需求量。 为了定期改善各站之间卡的不平衡性,式中调节周期亦作为 计算的参变量之一。显而易见,调节周期越长,越有利于减少其 调节工作量,但卡的初始投入量随之增大也势必增加成本费用。 通过实践体会及综合考虑,路段管理处(分中心)所辖各收费站 之间} 调节周期宜按7天取值。 二、路段管理处(或分中心)通行卡始发数的计算模型与分析 (一)计算模型 厂 c姑+ 陲王 一莓z ] 当 工 一当I、.】[处 :工 一Z p. 处 , 科 B寸 z 工 ]s时 加n∞ 技术<TECHNOLOGY 式中:c 为路段管理处通行卡的始发数; c站为该管理处 所辖各收费站卡的始发数之和; 量的日均统计值; 节周期。 中心)所辖各路之间通行卡的调节周期,一般取T踣=2T处或 : 30天。 为该管理处各站所有入口流 为该管理处备站所有出口流量的日均统计 (二)计算模型的依据分析 式中第一项代表按以上计算公式应该下发各路公司的卡数之 和,第二项代表路网中心应该预留的机动卡数。按照宏观统计规 值;T 为同一路公司(或路中心)所辖各管理处之间通行卡的调 (二)计算模型的依据分析 在计算模型的形式上,管理处(分中心)与收费站通行卡的 律,整个路网入、出口的总流量最终应该相等,但考虑计算全路 网所有入、出口日均统计流量的差值时,可能出现其差值为负的 计算基本相同,主要存在以下不同之处: 管理处作为上一级管理单位,其需求总数不能只是各收费站 需求量的简单累加,在备管理处之间平级的调节周期(T )内, 本级尚需预留必要的机动卡用于处内调节。为此,式中将所辖各 站的始发数之和( c )作为本级需求量的基数,而不能将作为 本级始发的基数。 函数表达式中的分段计算点不同,本级只需将所辖各站所 有入口与出口日均流量的差值作为判断依据。差值大于零时为正 的增量,即作为本级应该预留的机动卡数;其差值小于或等于零 时,本级总的需求量取其所辖各站的始发数之和即可,按统计规 律本级也无需再考虑机动。 路公司所辖各处之间卡的调节涉及的距离更远,较之于管理 处范围备站之间卡的调节更为困难,因此本级的调节周期应该有 所加长,一般取T 2T 或T lS天为宜,有利于保证本级具有足 够的机动卡数。 三、路公司(或路中心)通行卡始发数的计算模型与分析 (一)计算模型 ,.路一1 f蚕c + 正人一 z ) 当(, z正 一=l=z 科 、 路 Z 一路 路 I 时 式中:C路为路公司通行卡的始发数; c处为该路公司所辖各 管理处卡的始发数之和; 正^为该路公司各处所有入口流量的日 均统计值; z 为该路公司各处所有出口流量的目均统计值;T路 为同一路网(或省中心)所辖各路之间通行卡的调节周期。 (二)计算模型的依据分析 类似于路段管理处的情况,但应以所辖各管理处卡的需求总 数作为本级始发基数,根据本级所辖范围所有入、出口日均流量 的差值确定是否应该预留其机动,本级的调节周期一般取T路=2T 或 3O天。 四、路网(或省中心)通行卡始发数的计算模型与分析 (一)计算模型 c + 一 正 式中:c 为路网内总的通行卡始发数;荟 为路网所辖各 路卡的始发数之祀; 工^为路网内所有入口流量的日均统计值; .Ⅻ 为路网内所有出口流量的日均统计值; 为同一路网(或省 情况,所以式中第二项取其绝对值,以确保路网管理中心预留必 要的机动。 五、确定通行卡始发数的实施步骤 各级通行卡始发数的计算工作须由路网管理中心统一完成, 以确保原始数据来源及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路网管理中心根据总 的计算结果统一订购通行卡,经初始化处理后再层层下发。路网 中心只需对所辖的路公司发卡,但应同时向路公司提供所辖管理 处和收费站始发数的计算结果;路公司只需对所辖的管理处发 卡,并向管理处提供所辖收费站始发数的计算结果。上一级为下 一级提供的始发数计算结果,可以报表形式依次下发到相应的收 费管理计算机存储,作为发卡的依据。 综上所述,交通流量日均统计值是决定通行卡始发数最重要 的因素。交通流量的变化主要受地区经济环境的制约,总是符合 相对稳定或渐变的规律。换句话说,始发数一经确定,在系统中 可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参数而无需经常计算。路网各级始发数的 调整计算,原则上可按每半年一次,除非新开通联网道路可能造 成路网局部交通流的较大变化,则应重新计算始发数。由于计算 方法已经程序化,即使需要多次调整始发数,也是一种简单的操 作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各级始发数一旦重新调整,则应随之进 行一次动态调配以达到新的平衡。 通行卡动态调配的定量计算与分析 通行卡动态调配的定量计算其目的要得到两个结果:一是在 本级调配范围内,可用于调节的通行卡总数是多少;二是在本级 调配范围内,其总数应该如何进行合理的定量分配。 一、通行卡当前存■的计算与分析 当前存量就是指可用于调节的通行卡总数,只包括全部可用 的卡数(坏卡、流失和途中的卡不在其中)。如前所述,路网内 应该分级并定期完成通行卡的动态调配,因此对当前存量的计算 需要分级而论,桕应的计算公式如下: 路网当前存量:路网机动+所辖路公司当前存量之和; 路公司当前存量:路公司机动+所辖管理处当前存量之和; 管理处当前存量=管理处机动+所辖收费站当前存量之和; 收费站当前存量=收费站机动卡+所有道口存量之和 以上各式中“机动”是指相应级别所预留的卡数。程序设 (下转第1 O0页) 技术<TECHNOLOGY 进入山西,恐怕是不再可能出现所有厂商聚在一起共同做互联互 能会涉及一些商、_【, 的秘密不便于透露。为此,我们要求相关厂 家做出了帼应的承诺,即:提供的参测硬件及软件产品均属于自 行研J发或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不涉及、不侵犯任何未指 明的第三方知以产权或其他权益。对于测试过程中使用合作厂商 或第三方的硬件、软件及代码等问题,公司将以书面形式报山西 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备案。 通测试的机会了。所以后续投标厂商就应该提前按山两标准对自 身产品进行修改和调整,最好找相关单位提前进行相应的符合【生 和适应『生测试,通过《技术要求》的符合 和适应性测试后,冉 与先前入围的厂商实现联调联试,这样才能保旺顺利地与=牟=省高 速公路视频系统互联互通。 符合性、适应性测试建议分为两个部分,即:信令测试和编 解码测试。信令测试只要做到信令与标准完全一致即可,基本不 需要再与先前入围的厂商做互联互通测试。关于编解码测试,前 面提到过,目前的《技术要求》还无法保证满足标准的厂商就一 我们任最初制定山两省高速公路《H 264视频监控设备联网技 结束语 定能与其他厂商互编互解,因此新入围厂商要解码先前入围厂商 的码流就可能需要根据先前入围厂商的码流对新入围厂商的解码 器进行调整。 当然,已入围厂商也需耍根据新入围 商的码流对自己的产 品的兼容性进行检验和测试,来保证新入围厂商的产品能够与已 经使用的系统互联互通。 四、其他厂商产品的使用 术要求》的时候,曾经想把信令协议制定到设备层面,即不仅平 台与平台之间可以使用同一信令进行交互,平台与设备之间也可 以使用同一信令进行交互。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实现真正的信 令统一・,即一个收费站内的平台、编解码器、历史视频存储都可 以使用不同f‘商的产品。但后来考虑到厂商的实现难度以及工程 实际情况(即同一收费站内通常均为同一厂商的软硬件产品), 昕以把信令的统一放宽到平台这一层面,即平台与平台之间使用 《技术要求》规定的统一信令标准,而在收费站内部平台如何控 经观察测试中} 某些现象,我们发现厂家l的编解码器任重启 过程中出现其他厂家的标志,厂家2的编解码器在使用过程中的配 置界面上也出现了另外厂家的标志,这两家厂商的研发人员也承 认与其他厂商存在合作关系,但若要解释清楚为何种合作关系可 (上接第74页) 制底层的编解码器是平台自己的事情。这样所造成的结果是一个 收费站内的设衙必须为同一家厂商的设备,但这样的情况也是符 合目前高速公路机电建设或改造现状的,是可以接受的。 计可根据上述关系式,并通过各级的收费管理计算机,从收费系 统数据库中自动、实时地对其当前存量加以统计,并将统计结果 本路调配后存量_________●-●■●■■一=奉路始发致 ●__________■_一 =车路始发致地日 路硒当前存t 路瞬皓发效 链接到各级相应的“IC卡当前存量统计表”中,以便丁各级管理 人员适时观察通行卡的当前存量及分布情况。需要说明的是收费 站、管理处或路公司的当前存量,可能大于或等丁或小于相应的 车处调配后存重_-____________-_-一 本处她发薮 _____________- =本处始发数比c==>用于路公司内各处之闻 全路当的存量本站调配舌存量 ●■■■●■■■■__________-=i全路始发敦 本站始发敦 始发数,但对整个路网而言,由于任何时刻都有车辆在路上行 驶,加之坏卡及流失等损失,因此,整个路网的当前存量只可能 小于其始发数。 二、通行卡动态调配的定量计算与分析 全处当前存量全处始发致 (二)动态调配计算的量化结果 对以上表达式稍加变换即可得到: 本级凋配后存量=本级始发数比x上一级当前存量 式中:本级调配后存量就是要求的结果;上一级当前存量和 本级始发数比均为已矢口条件,其中上一级当前存量即是本级范围 内可参与调配的通行卡总数。 据此可进一步求得便于调配操作的量化结果: (一)动态调配的计算依据 通行卡的动态调配是在同级的管理单位之间进行,相应的定 量计算也需要分级而论,但是具有如下相同的计算依据: 本缀调配后存置 _●___---_●--●-_●_-_●一 = 本级始发数 上—缀始发敦 =本绍.拍发敦比 上—级当前存量 本级调节增量=本级调配后存量一本级当前存量(指调配前) 本级调节增量大于零,表示本级应予补充的卡数;本级调节 增量小于零,表示应由本级调出的卡数。其增量的具体数值可直 观反映,本级卡管员根据上一级管理员的调配指令,可从本级收 费管理计算机的“通行卡动态调配表”中获取调节增量的具体数 上式表明,计算各级通行卡始发数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 为动态调配定量计算提供客观的比例标准。因为道口日均流量统计 值应是决定其通行卡需求量最主要的因素,始发数的计算模型中已 充分体现了这一客观规律,而且动态调配主要目的就是基本维持前 期确定的发卡比例,因此,本级调配后数量与其上一级当前存量之 比,应该同相应的始发数比相等。为便于对计算公式的正确理解, 仍以四级管理模式为例,将各级的计算式依次列举如下: 值,并按此结果如数实现卡的动态调配。这种面向用户直接给出 调配的量化结果,正是管理者昕需要的辅助决策功能,将有助于 提高对通行卡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100盅累交.CH通IN焦号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