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比较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比较

来源:乌哈旅游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比较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方法,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 对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医院 6 年来术后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 4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术后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患者 45例为肌瘤组,对两组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血清CA125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好发年龄及临床症状相似,但子宫腺肌病的痛经及性交疼痛发生率高于子宫肌瘤(P<0.01),妇检子宫腺肌病呈子宫均匀增大且大多<12 孕周,而宫体压痛高于子宫肌瘤(P<0.01);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2.8%、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血清血清CA125阳性率分别为81.4%、4.4%,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鉴别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可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妇科体征、超声改变、血清CA125值测定,综合分析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超声;血清CA125近年来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与子宫肌瘤在临床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常合并存在,术前误诊率较高,但二者发病机理不一样,治疗原则不同,因此术前明确诊断非常必要。作者对术后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4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子宫腺肌病的术前临床诊断准确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本院子宫切除或子宫(腺)肌瘤剔除术术后标本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组43例;随机选择45例同期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患者,两组均为有孕产史的绝经前妇女,近3个月无口服避孕药及其他激素类药物史,无肝、肾疾病、结核病及全身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病史,排除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合并巧克力囊肿患者。腺肌病组病例平均(40.2±5.81)岁,肌瘤组(38.58±10.6)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既往史、主要临床症状;妇科体征;超声改变;血清CA125水平。

1.2.1 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标准 ①子宫增大、肌层增厚、后壁更明显,致内膜线前移;②与正常子宫肌层相比,病变部位常为等回声或稍强回声,有时其间可见点状低回声,病灶与周围无明显界限;③子宫腺肌瘤可在子宫切面内显示一局部性回声异常区,内有小的无回声区,肿块边缘欠规则无包膜回声,子宫可呈局限性隆起,非对称性增大。

1.2.2 血清CA125测定 术前采静脉血立即离心,分离血清置低温箱保存。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CA125,药盒由武汉博士德公司提供,以血清CA125≥35 ku/L为阳性判断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既往史 子宫腺肌病组中:有宫腔手术(或操作)史100%(43/43)、宫颈糜烂45.5%(20/43)、盆腔炎附件炎41.8%(18/43)、口服避孕药27.9%(12/43)。子宫肌瘤组中:有宫腔手术(或操作)史84.4%(38/45)、宫颈糜烂51.1%(23/45)、盆腔炎附件炎46.7%(21/45)、口服避孕药40.0%(18/45)。

2.2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比较,见表1。

2.3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妇科体征比较,见表2。

2.4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超声检查、血清CA125值比较,见表3。

3 讨论

3.1 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特点 子宫腺肌病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其发病原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文献报道[1],宫腔手术(或操作)是本病的诱因,宫腔手术(或操作)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及浅肌层,促使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内生长而发病。本组资料中子宫腺肌病100%的患者曾有宫腔手术(或操作)史。痛经是子宫腺肌病的最常见症状之一,多呈进行性加重,本组资料子宫腺肌病组中痛经者占81.4%,而子宫肌瘤组仅占1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腺肌病可伴有痛经,也可不伴有痛经,因此,不能将是否有痛经作为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标准[2]。本组腺肌病组有19.6%的患者无痛经而以月经改变为主要症状,这-部分症状不典型患者易被忽视而增加误诊。性交疼痛也是腺肌病常见的症状,而肌瘤组性交疼痛发生率较少,本组资料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和继发性贫血多是子宫腺肌病主要症状,本组资料中这些症状与肌瘤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月经改变为腺肌病与肌瘤共有的症状,不易区分,应予重视。在妇科检查中,两组疾病均有子宫增大,子宫腺肌病呈子宫均匀增大且大多<12孕周,宫体常有压痛,经期更明显;子宫肌瘤大多表现为子宫有结节性突起。因此,仔细的妇科检查是鉴别两组疾病的重要手段。

3.2 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 超声检查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均显示子宫增大呈球型,子宫切面回声不均匀;但腺肌病子宫常均匀增大,内膜线居中或偏移,子宫后壁有低回声、等回声或强回声光团,子宫大小可出现周期性变化,月经期或经前期子宫增大,以后逐渐缩小,此为二者超声鉴别点。本组资料中,子宫腺肌病确诊率仅为62.8%,这可能与超声医师的经验有关。但超声检查具有能定位、无创伤性、可重复并可动态观察等优点,目前可作为子宫腺肌病的首选方法。

3.3 子宫腺肌病与血清CA125水平关系 子宫内膜有较强的分泌CA125的功能,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水平增高,且内膜异位症病灶中CA125浓度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本组资料表明,子宫腺肌症组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

子宫肌瘤组,虽然个别子宫肌瘤患者CA125水平也有增高,但升高水平不如子宫腺肌症患者显著。因此,血清CA125水平测定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由于血清CA125水平受许多因素影响,如肿瘤、炎性反应、性激素等均可使患者血清CA125水平增高,因此在诊断时,应结合其他资料作全面分析。

综上所述,尽管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在临床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综合分析既往宫腔手术史、临床表现、妇科体征、超声改变和血清CA125水平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参 考 文 献

[1] 周清平,汪锡耀,方英,等.子宫腺肌病患病临床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96-297.

[2] 胡树红,廖谦和,蔡宇清,等.子宫腺肌病306例临床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04,(4):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