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是研发制图,参与新产品的研发和大样图绘制,了解家具制作的流程零部件装配以及内部结构的整合。
首先是个人角色的转换及整个人际关系的变化——学校里成绩不错的学生变成了未知领域里从头学起的实习生,而熟悉的校园也变成了陌生的企业单位,身边接触的人同样改变了角色,老师变成了领导,同学变成了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样的转变中,对于沟通的认知显得非常苍白。于是第一次觉得自己并没有本以为的那么善于沟通。当然,适应新的环境是需要过程的,所以我相信时间和实践会让我很快完成这种角色转换,真正融入到工作单位这个与学校全然不同的社会大环境中。
在心理上努力去适应全新环境的同时,的体会莫过于实际工作方面的收获。在实习过程中使我感受最深、益的就是这种工作作风。大家都很用心的在改进产品,大家都知道做欧式家具最重视的就是家具的线条感,为了使曲线尽量完美,工作人员一次又一次的改进,没有半句怨言。通过这次实习,工人师傅们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在今后工作中很好的学习、继承和发扬。
“勤问、勤学、勤做”领导经常这么说。不要怕问,怕不去问。不断尝试,才是开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其实怕,不过是心理作用罢了。步入社会,别人都勇敢的大步走,若我却因为怕,在原地踏步,那么不久,就会被社会淘汰了。
离开学校踏入社会,开始有些感慨。我们在学校累的时候可以“混”,而在社会上,再累也不能“混”过去了。所以要学会打理好自己的时间。以前在学校里,每天每一节课的时间都是安排好的。现在,在单位里,事情一多就不知先做哪个,安排好时间,就不会让自己手忙脚乱。
上班的地方在西湖旁,每天6点多起床,赶公交赶地铁。融入那人群、那社会。可能以前只有出去玩才会坐地铁,现在天天坐,才明白了工作占据人们生活的一大半,是什么意思。路上的几经周折到了单位,坐在办公桌上,就开始提起精神,认真对待。
最开始事情并不多,就空闲了下来。于是我就开始找事做,可还是没有大于工作的事来填补我的空闲时间,不禁有点无可奈何。终于,领导交给了我工作的第一件事,不难却费点脑子。我做了3个小时,打印出来拿到他面前。心里期待着。他给我指出了几个错误,我修改了很久,又交了上去,完成了。这是我开始摸索着做的第一件事,不熟悉也没做到极致。慢慢的,我对自己的工作流程都已清楚明白。更加明白自己更多的是一个社会上的初试者,要慢慢融入这社会去适应去翻腾。
离开学校的第二个月了,不禁想念校园时光,想念上课时与老师们的玩笑;下课时与同学们的嬉闹;中午时一起的“呼呼大睡”;放学时的各种八卦。我在尝试着我从未接触过的事情,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透过本次的实习,我还发现自己以前学习中所出现的一些薄弱环节,并为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会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但这次的实习为我们带给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使我们及早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以便以后运用到以后的业务中去。透过这次的实习,我熟练地掌握英语口语,能够自如地与外国人交流,同时让我懂得英语真的很重要,我明白只有透过刻苦的学习,加强对业务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在现实的工作中才会得心应手,应对自如。
总体来说,这次实习不仅仅是锻炼了我在贸易操作方面的一些技能,同时,经过这次实习,我还从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所没有提及的知识,还有就是在就业心态上我也有很大的改变,以前我总想找一份适合自己爱好,并且专业对口的工作。可此刻我们都明白找工作很难,要专业对口更难,很多东西我们初到社会才接触、才学习。所以我此刻要建立起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x公司厂区,这家工厂生产的布大多是出口用于工业使用,向导带领我们参观了从棉花开始,一直到成品布的出现的整个过程;再到布的切割,到整个产品出现的过程。
之后又来到x公司的工厂,这家工厂生产的布就是普通的,我们在嘈杂的车间里,见到了织布机,明白了经纱纬纱织布的过程。又看到完成的布还要经过严格的检查才能够通个合格,这让人感到严谨。由纱线到布匹,这样的过程终于是亲眼见到了。在两家工厂里,整个车间,看到次序井然的工作程序,那些先进的流水线,那些熟练的技术水平,完全会感觉到现代化的管理。不过,机器却是很喧嚣。走在车间,那些管理和效率还有各种的机器吸引了大多的同学。
从这次参观我也学习到了很多有关布匹的知识,也让我认识到了一些自身不足,课本的知识毕竟有限,而且死板,要亲身实践才能更有体会,过程才是最重要。这次的参观,让我了解到了工厂的规模水平、生产流程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在以后的学习中相信会有较大的帮助。
在实习中,刑庭法官们任劳任怨的敬业和实干精神,刚正不阿、执法如山的严正品格,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良好节操,深厚的法学底蕴,丰富的法律知识,广泛的社会经验和高超的驾驭庭审的艺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们的身上闪烁着法治文明的光芒,寄托着百姓群众的法律信仰。尤其刑庭处理的案件,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关经济犯罪的案件都事关当事人的切身经济利益,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法官们作出最后的判决与裁定都慎重万分,充分考虑到当事人的利益要求,权衡利弊,以求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