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为指导,加强课堂的有效性,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四、五、六班的地理任务,每周2个课时。我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还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巩固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得地理知识信息的基本技能。
2.运用学过的地形、气候等世界地理的知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形成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分析世界个区域的人口、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3. 学会根据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他地理特征。
(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
3.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初步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 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地区之间的合作价值,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四、 本期总体目的要求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五、本期教材重点、难点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
六、教学措施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2、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博采众长,提高水平。
3、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回忆上学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世界地理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也为他们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4、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5、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阅读,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6、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一、学情分析
从期末检测成绩看,总体上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掌握应掌握的知识,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二、目标要求
通过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读图、绘图技能。知道世界主要大洲和国家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初步学会运用学过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要素分析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分析世界个区域的人口、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认识到应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
2、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难点: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效益。首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备课,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自己、备课标。尤其要深刻理解课标,吃透课标。其次,注重课堂教学的分层次,关注课堂教学中每位学生的表现。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情感。再次是开展多种教学形式(如:辩论赛、课堂小讨论、知识趣味竞猜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2、要注重必要的地理基础知识的储备,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如学会读图、填图。注重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充分利用网络,不断拓宽知识面。
4、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本资源,开展一些活动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加强与各科任教师及班主任的沟通与合作,教师形成合力。
5、深入了解学生,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做好后进生的辅导与转化。
6、继续巩固和提高已取得的区、市级的立项成果。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丰富地理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做好地理特长生的辅导工作。
7、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五、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周次
第六章 第一节自然环境 2 1
第二节人文环境 2 2
第七章 第一节日本 2 3
第二节东南亚 3 4-5
第三节印度 3 6
第四节俄罗斯 3 7-8
第八章 第一节中东 2 8-9
第二节欧洲西部 2 9-10
期中考试 11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3 12
第四节澳大利亚 2 13
第九章 第一节美国 3 14-15
第二节巴西 2 15-16
第十章极地地区 2 17
期末复习 4 18-19
期末考试 20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和八年级各3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上级和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抓好每一节课;力争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准确领会新课标精神,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5、及时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图书、软件。
6、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导处和教研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7、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8、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9、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0、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11、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和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认真执行上述计划,努力工作,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